古德村里绽放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www.happymerchs.com 发布时间:2024-07-09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古德村,悠然坐落于盐边县格萨拉彝族乡,幅员面积32.4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共363户1653人,彝、汉、纳西、傈僳、普米等多民族聚居于此,是当地唯一一个以纳西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集村落。村子地处国家4A级景区——格萨拉生态旅游区的外围,海拔约1800米,距离县城130公里,距攀枝花市124公里,距川滇交界的旅游胜地泸沽湖140公里,紧邻省道216线。
在这里,不同民族间通婚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据统计5个民族间互相开亲通婚的农户达7成以上,村支部书记熊永才家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熊永才今年61岁,是一个笑声爽朗的纳西族汉子。40年前,一个叫陈丽碧的汉族姑娘,成为了他的新娘。娶了媳妇,熊永才自然得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早些年他外出做生意,精通汉语和纳西语。熊永才用夹杂着浓厚乡音的普通话介绍着他的家庭:“大儿媳毛国英是彝族姑娘,小女儿嫁给了汉族女婿侯超。”
家里人基本都能听懂汉语、纳西语和彝语3种语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饰。每到民族节日,大家就会身着各民族盛装一起过节,笙磬同音,其乐融融。不同节日,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节庆,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基,全面营造荣辱与共的良好民族团结进步氛围。彝族锅庄舞、纳西平脚跳、麽些(摩梭)女儿节、麽些(摩梭)成丁礼、火把节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增进了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凝聚起了民族大团结氛围。
走在格萨拉的乡间小路,真切地感受到各族群众如石榴籽般紧紧团结的力量,各民族群众田地相连,共息共荣,农忙季节邻里乡亲不分民族,团结协作,走小集体大合作之路,你的荞子熟了,大家一起帮忙收割,他的花椒熟了,你也要帮忙采摘。在长期合作过程中,各民族之间互通语言,汉族懂彝语、纳西族讲彝语、彝人说纳西话,建立起水乳交融之情,让民族团结之路越走越远。
今日之古德,继古人之贤,承古人之德。在古德村,各民族相亲相爱,在川西南大地上不断谱写着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