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攀枝花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www.happymerchs.com     发布时间:2022-02-16     来源: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8日在攀枝花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虞 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第十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市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市干部群众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拼搏实干、砥砺奋进,推动全市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跨越和“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发展在转型升级中提质增效。综合实力稳步增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6年的762.93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133.9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5%。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5%,2021年达89.8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7915元、21979元,五年增长45.8%和56.4%;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五年分别下降30.2%、42.1%,减幅居全省第一和第三,获评全省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从8.8:63.3:27.9调整为9.1:54.8:36.1。工业转型升级加快,竣工投产攀钢高炉渣提钛产业化示范、龙蟒佰利联50万吨钛精矿升级转化氯化钛渣、攀云钛低成本高端钛锭熔铸及延伸加工、航钛高品质航空航天钛合金生产线、睿恩光电智能终端影像芯片、美亚迪智慧光电科技产业园等产业化项目200余个,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零的突破,新增上市企业2户,钢城集团等8家企业跻身川企百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88户,工业总营业收入从1612亿元提高到2180亿元,钒钛产业向后端延伸速度加快,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汇企成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获国务院通报表扬,被列为全国首批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格里坪特色产业园区入围省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园区。服务业支撑作用凸显,旅游总收入迈入全省第二方阵,万达广场、银泰城等商业综合体建成营运,金杯半山·米易太阳谷、红格国际运动康养·温泉度假区等21个项目进入省级文旅重点项目,率先发布31项康养产业地方标准,跻身全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10强地级市、全省首批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特色试点城市,东区入选全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示范区和全省服务业强县,米易县创成天府旅游名县,盐边县、米易县进入全国康养百强县,全市康养产业增加值达到145亿元、占GDP的13%。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速,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基地19个,特色水果、早春蔬菜、特色烟叶种植面积分别达110万亩、16万亩、7.5万亩,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并达到2家,跻身首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攀枝花芒果”“攀枝花块菌”“米易枇杷”进入中国—欧盟地理标志合作协定保护名单,仁和区获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县,盐边县创成国家级出口芒果质量安全示范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成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2镇3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二)发展活力在改革创新中不断释放。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企业开办时限由5天压缩至1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由300余天压缩至90天以内,首创企业开办“自公告”预服务改革并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城市营商环境位列全国百强第75位,市场主体实有数达11.31万户、五年增长40.8%。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科技创新政策六条”“人才新政七条”等政策措施,获批省科技服务业集聚区试点,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1.1%提高到1.5%左右,新增国家钒钛检测重点实验室等国省级科创服务平台16个,建成国家级钒钛科技孵化器等国省级双创服务平台12个,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1.6件、居全省第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家、五年增长60%,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指数居全省第三,“天府科技云服务”指标稳居全省前列,东区创成省级高新技术园区。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国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钒钛综合利用领域委员会落地运行,共获得5批36个项目、4.5亿元重大科技攻关资金支持,钒铝合金产业化、大型氯化法钛白生产、EB炉国产化装备等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开发出国内最高强度级别车轮钢、超强热轧汽车结构用钢及高端钛合金、钒电解液等一批关键产品。扎实推进重点关键领域改革,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市属企业资产总额五年增长147%、达698.14亿元,民营经济占GDP比重由49.5%提高到51.7%,完成配合四川银行组建工作;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顺利完成,乡镇(街道)由60个调整为49个、行政村(社区)由482个优化为336个,盐边县获评全省重大农村改革任务推进示范县。坚持不懈扩大对外开放,开通全国首个全程冷链蔬菜出口专列,建成攀西地区首个中小微出口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钒钛高新区成功创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全市进出口贸易伙伴扩大至80多个国家和地区,五年共计实现外贸进出口额160.46亿元、累计增长109%,共签约引进项目1903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21亿元。

  (三)城乡品质在建管并重中明显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攀枝花迈入动车时代,攀宜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攀大高速公路(攀枝花段)建成通车,绕城高速公路贯通成环;保安营机场完成升级改造,通航城市由4个增至15个,机场迁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新(改)建城市道路50余公里、农村公路977公里,建成区路网密度达10.32公里/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一,西区、仁和区、米易县成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观音岩引水工程、马鞍山水库等中型水利工程建成投用。钒钛新城产城融合实现新突破,攀西科技城功能配套日趋完善,“两城”一体化加快推进,火车南站站前基础设施、缅气入攀、新政务服务中心、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市民健康体育公园、打开交通“三把锁”等市政工程建成投用,三线建设干部学院基本建成,5G网络实现城区全覆盖,数字化城市管理全覆盖走在全省前列。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新(改)建污水管网600公里、污水处理厂29座,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42.81平方公里,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进入全省前列,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稳居全国前列,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工作目标绩效考评3次获评全省先进。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正式启动,米易县创成全国文明城市,三线建设博物馆成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1县2乡(镇)14村获全省表彰,10个村入选四川名村。

  (四)民生福祉在实事实办中稳步改善。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65%以上,办好市级民生实事403件,城镇登记失业率由4.0%下降至3.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全省前列、历史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脱贫攻坚全面完成、成效考核综合评价为“好”,“整合交通邮政基础设施推动减贫”入选全球减贫案例,4万余名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救助,筹集棚改资金164亿元、完成棚户区改造4.7万余套,改造老旧小区92个、惠及群众10万余人。新增人行过街设施18处、公共停车位4601个,城市公交新增及调整优化线路56条,“金通”客车实现建制村全覆盖。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2所,基础教育办学水平位居全省第一方阵,高考本科上线率保持全省前列,攀枝花选手屡获世界技能大赛佳绩,攀枝花学院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DRG付费国家试点城市经验在全省推广,成为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首批国家试点统筹区。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680平方米,新增省级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入选全国安宁疗护试点城市、全国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人均医疗卫生资源位居全国前列,人均期望寿命从77.91岁提升至78.84岁。建成国家登山健身步道400余公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由1.5平方米增加至2.07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1.01平方米增加至14.16平方米,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

  (五)社会大局在系统治理中更加稳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扎实有效。政府法定债务率保持在绿色风险等级以内,有效化解“问题楼盘”24个。在全省率先出台森林草原防灭火地方性法规、率先探索地质灾害隐患点分级分类管理,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累计分别下降34.9%、19.5%,地灾防治、防汛减灾、森林草原防灭火实现人员“零伤亡”。刑事治安总警情年均下降10.9%,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从84.1%上升到94.6%,成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全国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示范市和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市。取得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资格,3区1县成功创建四川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区),东区成为全省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仁和区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国家安全、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民族宗教、信访群工、机关事务、政务督查、妇女儿童、外事侨务、对台、人防、统计、审计、档案、保密、老龄、残疾人、地方志、红十字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六)政府建设在党建引领中全面加强。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及“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等活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累计提请市人大审议法规草案5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复率100%;在全省率先开展行政执法标准化建设,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获评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用力纠治“四风”,全市政风行风不断好转。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履职的收官之年。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稳农业、强工业、促消费、扩内需、抓项目、重创新、畅循环、提质量”,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亮点纷呈。一是党史学习教育和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有声有色。围绕“永远跟党走”主题,举办系列专项活动,4个点位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我市主导拍摄、以攀枝花开发建设为题材的大型工业史诗电视剧《火红年华》在央视一套国庆档黄金时段热播、被誉为“新中国工业题材电视剧的标志性作品”。二是主要经济指标全面超过年度目标。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8.3%、9.9%、11%、18.3%、31.7%,增速分别居全省第9、第9、第13、第8和第1位,在全省排位均创近年来最好水平,全部进入第二方阵;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7%、居全省首位,创历史最好水平。三是产业转型升级捷报频传。工业方面,攀钢代表中国与德国等5个国家联合制定的首个道岔钢轨国际标准正式颁布实施、独有钒渣测定方法成为国家标准、钢轨实现“智能轧制”,秉扬科技成为北交所首批上市企业,“钛融易”钒钛产业互联网平台获评“2021年中国产业区块链十佳案例”,“攀刀”填补国内钛制厨刀市场空白,盘活丰源矿业、富邦钒钛、力欣钛业等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金沙水电站全面建成发电,银江水电站实现大江截流,中电光伏项目实现我市近5年外商直接投资到位资金零的突破。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增速分别高出全省7.5和4.1个百分点。服务业方面,中国推介攀枝花直播基地、呼叫中心产业园一期等项目建成投运,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入选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成功摘取中国气候宜居城市金字招牌,康养旅游在疫情影响下稳步回升,外贸进出口额创历史新高、达到41.47亿元、逆势增长35.9%。农业方面,粮食和生猪生产稳中有增,创成2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圆满承办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攀枝花线)现场会,“攀果”区域公用品牌成功打响,中丝天成(攀枝花)入选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仁和区获批开展全国鲜活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米易县跻身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盐边县获评国家高效节水示范县,2个村入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四是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东区、钒钛高新区被列为全国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西区进入全国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米易县、盐边县入围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区。顺利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省级督察迎检工作,创新采用“抽水蓄能+水资源配置+新能源开发”三结合模式推进金沙江干热河谷攀枝花水资源配置工程,成为全国4个全球环境基金长江经济带生物多样性主流化项目试点城市之一。五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有力有效。精准精细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保持“零感染”。分区分级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主动仗,实现“零火灾”。全市银行机构不良率下降至2.46%、远低于5%的风险警戒线,隐性债务化解取得重大进展、降至红色风险警戒线以下。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米易县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六是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十大类66件100项民生实事共投入资金30.15亿元、同口径增长13.7%。创新出台“促进人力资源聚集十六条”及系列配套措施,在全国率先发放二三孩育儿补贴,首次争取到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中央预算内投资,健康养老工作在全国全省做经验交流,成为全省唯一入选“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地级市。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过去五年历史性成就的取得,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领航掌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归功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历届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凝聚着全市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同志,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指战员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攀枝花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资源路径依赖明显,科技创新水平不高,传统产业转型缓慢,新产业培育不足,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单一现象没有根本改变;城市集约化精细化发展程度不高,民生供给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一些干部市场意识不强、专业能力不足、担当精神不够,营商环境、法治环境、行政效能还有待提升。对此,我们将坚决扛起责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攀枝花做大经济总量、推动城市与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五年。按照市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抓好中央、省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落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加快建设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精明增长、绿色低碳“三大战略”,统筹做好钒钛、阳光、清洁能源“三篇文章”,积极构建市域“内圈”、金沙江区域“中圈”、成渝贵昆“外圈”“三个圈层”经济地理空间,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协同推进市民富裕、城市繁荣、攀枝花美丽。

  围绕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

  (一)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推动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坚持以产业生态圈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综合实力强劲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6年总量达到1700亿元。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深化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着力做强钢铁钒钛产业生态圈、培育新能源和机械制造产业生态圈,重点发展以钒钛磁铁矿“采选冶”产业为基础,钢铁、钒钛、石墨三大先进材料产业为主导,新能源、机械制造、绿色化工及建材三大优势产业为支撑的“1+3+3”现代工业体系,打造钒钛和清洁能源“两大千亿产业”,建成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建强中国钒钛之都,建实氢能产业示范城市。积极发展电子信息、大数据等新兴增量产业,加快“两城”一体化步伐和“一区多园”建设,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力争到2026年,规上工业企业达到60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800亿元以上,工业税收实现翻番。坚持服务业兴市不松劲,加快金沙江大峡谷等重点文旅资源开发,健全康养人才培养、产业孵化、标准建设等配套,推动康养与旅游、度假、运动、医疗、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沿岸阳光生态经济走廊,建设川滇自驾旅居集散中心和体育竞训基地,全面打响“阳光之旅、健康之城、幸福乡村、自驾营地”四张特色牌,全面提升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阳光康养度假旅游“后花园”能级,成为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引领区。到2026年,建成全域康养产业生态圈,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康养产业产值达到550亿元以上。高标准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和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金融、人力资源、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打造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高地。到2026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50亿元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

  (二)加快实施精明增长战略,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推动城市魅力充分彰显。聚焦推动内外交通、城市品质“两大改观”和打造区域优质教育、医疗健康、时尚消费“三大中心”,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构建与毗邻县(市)1小时、与毗邻市(州)2小时、与成渝贵昆3小时交通圈,实施城市主干路网“纽扣计划”,提升市域路网互联互通和智慧管理水平;围绕构建“一城一市一区”城市发展格局,统筹新区拓展和老城品质提升,科学有序推进城市更新,精细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系统打造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共谋、建设共推、治理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城市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全市人民居家、出行、教育、医疗、健身、购物等各方面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归属感,真正体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力争2023年创成全国文明城市、2024年创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26年市域城镇人口达到100万。

  (三)深入实施绿色低碳战略,争创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市,推动生态环境更加宜人。以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统筹实施绿色发展示范引领、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保护、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三大工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及关联产业,推动“水风光氢储”高效协调发展,加快天然气推广利用,推进钢铁、钒钛等重点领域节能低碳改造,加强企业清洁生产和园区循环化改造,强化大宗固废综合利用,规划实施一批超低、近零排放示范项目,积极开展氢燃料汽车及氢冶金、水电解制氢、钒电池、碳捕集与封存等绿色低碳技术应用示范,加快“抽水蓄能+水资源配置+新能源开发”三结合项目建设,统筹发展绿色矿山、绿色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绿化全攀行动,抓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捕工作落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力争到2026年,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国家零碳建筑示范城市创建取得重大突破,成为落实“双碳”战略绿色场景典范城市,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1600万千瓦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8%以上。

  (四)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推动城乡发展均衡一体。围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高水平建设现代农业“7+3”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水果、蔬菜、花卉等现代特色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金沙江干热河谷和安宁河流域百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构建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园区梯次发展体系,推动“攀果”“攀菜”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数字化发展,形成乡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新态势。高标准推进美丽幸福乡村建设,科学规划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系统谋划现代产业布局、新型城镇化发展等工作,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新形态。高效能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深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加强中心镇培育发展,建强“三农”工作队伍,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到2026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中国晚熟芒果产业城和区域农业“一品牌两中心”建设积厚成势,集体经济薄弱村基本清零,创成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市,乡村5G普及走在全省前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居全省前列。

  (五)强化创新驱动引领,构筑改革开放新高地,推动发展动能根本转换。围绕钒钛磁铁矿综合开发利用、新技术新产业培育引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创建创新型城市和全省科技成果转移示范区,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对标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改革创新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效组织体系,探索“技术+市场+资本”转化路径,力争2026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围绕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为牵引,统筹推动国资国企、民营经济、农业农村、财税金融、社会事业等领域创新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优势资源市场化配置、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融资、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等新模式,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发展环境。围绕推动数字化转型,把数字攀枝花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加快“攀西数字经济港”、特色产业大数据中心等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一体建设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争创数字中国建设示范城市,确保到2026年全市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围绕扩大高水平开放,建立健全与“中圈”市(州)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与毗邻县(市)同城化发展;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招商引资与引才引技并举,创新链式招商、以商招商等市场化招商模式和专业化人才服务机制,加快保税物流中心(B型)、“蓉欧+”基地等建设,加大开放型经济主体培育力度,密切与长江经济带和滇中、黔中城市群的交流合作,切实融入“一带一路”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开拓东南亚南亚市场,建好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力争五年全市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达到4200亿元。

  (六)持续保障改善民生,争当共同富裕先行市,推动人民生活更加美好。聚焦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扎实推进民生建设。及时兑现育儿补贴,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5个以上,公办及普惠性幼儿园学位覆盖率达到87%。提升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力争攀枝花学院硕士学位学科达到10个以上。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大力实施名院名科名医战略,推动医疗技术“高精尖优”发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成省级以上重点专科(学科)32个以上。加快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从战略高度推动全市老龄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构建“2+X”住房保障体系,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引导物业服务贯标提质,推动完整居住社区覆盖率显著提升。加快完善家庭建设、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制度机制,健全留守和困境儿童、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家政服务、志愿服务和公益慈善事业,打造一批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让城市更温暖、人民更幸福。

  (七)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市域治理现代化,推动社会大局长治久安。加强地震、强降雨、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等防御工程建设,提高水电油气工程安全运行水平,加强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天然气应急储备能力建设和应急电源储备,做好重要生产生活物资战略储备,织密应急动员、响应和服务网络,提升社会公众应急素养,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加强实战演练,提高综合防灾能力,争创国家防洪减灾智慧示范城市、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建成更高水平的法治攀枝花、平安攀枝花。

  三、2022年工作安排

  按照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六稳”“六保”,以“项目攻坚突破年”为牵引,按照“强产业、美城市、兴事业、富乡村、优环境、保安全、促增收、提效能”的工作思路,实施“八大行动”,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第一,大力实施产业攻坚行动。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抓手,制定实施钒钛、氢能产业发展路线图,补齐补强锻造、轧制、热处理等钛金属产业中间关键环节,全力推动磷酸铁锂电池材料项目落地、宝达钛材深加工及全流程海绵钛项目一期建成投产、西南钒钛科技新材料及高端汽车零部件精密铸造生产基地项目点火生产,加快攀钢钒钛项目群、龙佰产业园、川能投煤焦化产业整合等龙头项目建设,争取鞍钢集团、宝武集团扩大在攀投资规模,力促更多资源就地转化和价值放大,确保全市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0%以上,新增“专精特新”企业2户以上、规上工业企业50户以上,力争全市钒钛产业产值达450亿元以上、增长10%以上。以深化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做好钒钛磁铁矿绿色高效利用攻关及钒钛新材料应用研究等项目储备,积极争取国省重大科技专项支持,力争红格南矿区纳入国家能源资源基地开发利用名录,着力推动国家钒钛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尽早落地,组织实施好试验区科技攻关项目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加快研发一批关键功能材料及创新产品,持续提升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全面强化工业强市战略支撑。以打造旅游目的地产品为重点,做好金沙江大峡谷旅游度假区等6个市级重大文旅项目策划、招商工作,加快建设19个省级重点文旅项目;集中推出一批一日游旅游线路,高标准开发二滩水上乐园、马鹿寨露营、成昆铁路实景博物馆等旅游项目,推动康养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力争全市康养产业产值达420亿元以上、增长10%以上。以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水平为导向,推广“党支部+合作社+连锁超市+农户”土地托管模式,构建集土地肥力涵养、种质资源建设、品种结构优化、品质安全管控等于一体的全链条标准化、绿色化生产体系,大力发展花卉产业,抓实“攀果”品牌打造“九个一”行动落实,建设晚熟芒果良种繁育中心,培育各级各类农业园区25个,争创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各1个,确保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以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为牵引,实施《攀枝花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深化全国首批千兆城市创建,推进攀钢“制造+服务”两业融合国家级试点,全面推动“企业上云”,强化智慧工厂、智慧车间和智慧矿山建设,构建区域领先的工业互联网生态,激励传统工业企业开展两化融合应用场景试点示范;做优做强“钛融易”平台,加快特色大数据中心、呼叫中心产业园、美亚迪智慧光电科技产业园二期、金沙江智慧物流商贸城等项目建设;打造数字农业综合平台和精准物联网监控预警系统。

  第二,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落实国家《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试行)》,分期分批补齐既有居住社区公共设施短板,大力实施“复兴炳草岗”行动,加快望江片区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建设,推进老旧楼房加装电梯,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46个,天然气置换煤气2万户以上;新建住宅项目同步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便民商业服务、公共活动空间等配套设施,构建“15分钟幸福美好社区生活圈”。聚焦打造区域时尚消费中心,加快棚改腾空地综合开发利用,推动东华山山地公园、银江湖公园、阿署达花海项目开工建设,开展“四花”行动,为花城添彩;构建全域公园体系,推进登山健身步道提档升级,新增公园绿地10万平方米以上。精准实施道路改造工程,深入实施“纽扣计划”,加快阳光大道南北延线建设,深化交通智慧化数字化建设,持续优化公交线路,加强公共停车位配置和管理,为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创造更好条件。聚焦建好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开工建设攀盐高速公路,力促大丽攀铁路、攀昭铁路和机场迁建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力争宜西攀高铁纳入国家铁路发展规划,切实筑牢精明增长战略基础。

  第三,大力实施事业提能行动。聚焦打造区域优质教育中心,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深入推进基础教育名校建设,对15所中小学校进行改(扩)建。探索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市内职业学校开展合作办学,支持攀枝花技师学院、攀西职业学院加快发展,抓好攀枝花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聚焦打造区域医疗健康中心,改革公立医院人事管理、薪酬分配、医务人员培养评价等制度,加大名院名科名医建设力度,抓好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支持市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聚焦繁荣文化事业,大力弘扬“三线精神”,用好《火红年华》等独特资源,深化市属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支持精品力作创作,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

  第四,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推进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高标准编制安宁河谷综合开发总体规划,深入落实“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部署,确保96%的行政村生活垃圾、85%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严格执行“米袋子”“菜篮子”责任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68万亩、产量26万吨以上,生猪存栏40万头以上。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新建高标准农田4万亩以上,实施配套中型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灌溉面积5万亩以上,新(改)建农村公路100公里以上,推动5G网络向乡村延伸。加快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提升末端投递实效。持续加强乡村卫生院(室)、文化站点标准化建设。支持米易县承办好第六届四川村长论坛暨第二届乡村振兴县委书记峰会。支持东区、盐边县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第五,大力实施绿色发展行动。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用好国省系列引导支持政策,争取绿色低碳转型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加快“抽水蓄能+水资源配置+新能源开发”三结合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强力推进100万千瓦光伏发电基地、100万千瓦风电基地、西区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目伦科技年产3.4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安宁铁钛氢燃料电池—钛双极板研发等项目,加强与上海大学、中国石油集团、国家电投集团、东方电气集团等合作,谋划实施一批氢能制取、储存、应用等示范项目,加大全钒液流电池产业化攻关力度,争创国家零碳建筑示范城市,持续完善绿色低碳战略布局,力争全市清洁能源产业产值达140亿元以上、增长15%以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推进第二轮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大力实施“铁腕治气”行动计划,出台尾矿库、堆场、渣场建设管理技术规范,加强“散乱污”企业整治,实施攀钢钒炼铁厂新Ⅰ号烧结机烟气脱硝改造、100兆瓦余热余能利用发电工程等环保节能项目,加快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和林长制,深入推进大规模绿化全攀行动,完成营造林20万亩以上、生态脆弱区生态治理2000亩以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90平方公里以上。

  第六,大力实施安全提质行动。统筹把握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确保政府隐性债务化解计划100%完成。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将应急场地等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面提高地震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加快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加强高层建筑防灭火设施建设,分类推进采空区综合治理、尾矿库工程治理,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9座以上,改造完成老旧燃气管网8公里以上。补齐城市储备体系短板,提升重要物资储备能力。健全重大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体系,强化化工企业安全监管,深化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平安智慧小区建设,推进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巩固深化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成果,持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第七,大力实施增收促进行动。强化就业带动增收,扎实推动稳岗惠企政策落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防返贫监测对象、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精准帮扶,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以上,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95万人以上,完成全市2.77万移民后扶人口动态管理及直发直补资金兑现。扶持创业带动增收,加大“双创”支持力度,扶持市场主体不少于2000户。拓展多元增收渠道,鼓励群众合理利用空余住房、农村土地、金融资产等,合法增加财产性收入。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高劳动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落实好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进一步规范工资津贴补贴,缩小收入差距。

  第八,大力实施阳光政务行动。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全面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把对“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对“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转化为公平公正高效履职的具体行动和扎实成效。坚持科学理政,自觉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政府工作,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完善“一府一委两院”联动机制,强化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为民施政,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下大力气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共性问题,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期盼;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企业座谈会制度,建立“送政策上门”机制,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消费环境。坚持从严治政,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强化政务督查和审计监督,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积极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履职,着力打造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坚守节用裕民正道,强化预算刚性约束,继续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接续奋斗、创新实干、勇毅前行,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及有关说明

  1.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6年的762.9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133.95亿元。2019年,省统计局依据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制度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将我市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941.45亿元,同时将2016年、2017年历史数据修订为762.93亿元、842.25亿元。

  2.2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攀枝花市锐华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中丝天成(攀枝花)丝绸有限公司分别于2019年、2021年被评为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3.2镇3村入围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17年盐边县惠民乡(现为惠民镇)凭借桑葚,2018年米易县草场镇龙华村、白马镇黄草村分别凭借枇杷、樱桃,2019年盐边县桐子林镇金河村凭借芒果,2021年盐边县永兴镇凭借蚕桑,先后被列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

  4.1县2乡(镇)14村获全省乡村振兴表彰:2019年度,米易县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先进乡镇;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混撒拉村、大田镇片那立村,米易县草场镇龙华村、撒莲镇禹王宫村,盐边县红格镇龙头村、昔格达村、红格村,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2020年度,米易县撒莲镇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先进乡镇;仁和区大田镇榴园村、中坝乡团山村、平地镇白拉古村,米易县攀莲镇贤家村、丙谷镇雷窝村,盐边县桐子林镇金河村、红格镇联合村,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5.10个村入选四川名村:2017年,东区银江镇阿署达村、仁和区大田镇片那立村、米易县攀莲镇贤家村入选四川百强名村。2018年,东区银江镇阿署达村入选四川产业兴旺名村,仁和区仁和镇立新村(原总发乡立新村)入选四川生活富裕名村。2019年,东区银江镇沙坝村入选四川产业兴旺名村,米易县攀莲镇贤家村入选四川生活富裕名村。2020年,米易县草场镇龙华村入选四川治理有效名村,米易县撒莲镇禹王宫村入选四川改革创新名村。2021年,盐边县桐子林镇金河村入选四川产业兴旺名村,盐边县红格镇昔格达村入选四川生态宜居名村,仁和区大田镇榴园村入选四川治理有效名村。

  6.交通“三把锁”:为缓解老城交通拥堵问题,改善瓶颈路段通行能力,自2019年开始实施的拥堵点改造及周边综合开发项目,包括三线大道北段与机场路交叉口改造工程、炳二区二规十路工程、攀枝花大道三角花园至竹湖园段道路改造工程、华南大桥项目。

  7.“金通”:我省乡镇及建制村通客车的提质升级工程,以统一乡村客运标识、统一招呼站(牌)、统一车辆外观、统一从业人员标识为抓手,以建设美丽清新、安全绿色、便捷优质、精细管理乡村客运为主要任务,构建人民满意的乡村客运服务体系。

  8.新增省级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2018年12月,我市“中国攀西康养产业研究中心”被认定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21年11月,我市“四川三线建设研究中心”被认定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9.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即根据年龄、疾病诊断、合并症、并发症、治疗方式、病症严重程度及转归和资源消耗等因素,将患者分入若干诊断组进行管理的体系,是用于衡量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和进行医保支付的一个重要工具。

  10.3区1县成功创建“四川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区):2017年,米易县被列为四川省食品安全示范县。2020年,东区、西区被列为四川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2021年,仁和区被列为四川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

  11.4个点位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化和旅游部联合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2021年5月31日推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共分“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走近大国重器、感受中国力量”“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三个主题。其中,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攀枝花市开发建设纪念馆、攀枝花市大田会议纪念馆三个点位入选全国“两弹一星·大国重器”精品线路,攀枝花市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新山村入选“天府新貌·蜀道不难”精品线路。

  12.创成2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仁和区芒果现代农业园区被确定为2020年度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米易县蔬菜+水稻现代农业园区被列为2020年度四川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13.全国4个全球环境基金长江经济带生物多样性主流化项目试点城市:攀枝花市、九江市,安庆市岳西县和太湖县。

  14.2个村入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2021年11月1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亿元村名单,盐边县桐子林镇金河村、米易县草场镇龙华村跻身亿元村。

  15.精明增长理念:一种旨在通过限制城市增长边界、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和多种功能混合、保护耕地与生态环境用地、创造富有个性和吸引力的公共空间、强调公交导向增加市民出行选择、加强对现有城区改造等方式,有效缓解土地资源约束下城市增长产生的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问题,最终让城市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城市管理思想。

  16.“纽扣计划”:深入梳理城市各片区间的交通联系,寻找相对薄弱区域和现实可行的“纽扣”节点,规划新增片区间快捷联系纽带,将各片区像系纽扣一样紧密联系起来。

  17.“一城一市一区”:为实现攀枝花市域空间结构与城市规模、产业发展和生态容量相适应,对城市发展格局进行的初步划分。“一城”指推进东区、西区、仁和区中部和盐边县南部一体化发展,打造高端要素聚集的攀枝花都市区;“一市”指支持米易县“独立成市”发展;“一区”指强化盐边县北部、仁和区北部和米易县西部生态保护功能,加快建设生态经济区。

  18.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某一年达到了最大值,之后进入下降阶段;碳中和,是指一段时间内特定组织或整个社会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植树造林、海洋吸收、工程封存等自然、人为手段被吸收和抵消掉,实现人类活动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明确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9.现代农业“7+3”产业体系:粮、果、菜、畜、花、桑、烟7大特色产业,以及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业、现代农业物流业3大支撑产业。

  20.“两项改革”: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

  21.“一品牌两中心”:打造“攀果”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区域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和物流中心。

  22.“蓉欧+”基地:以市(州)作为货源集中地,推动蓉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模式。

  23.完整居住社区:为群众日常生活提供基本服务和设施的生活单元,也是社区治理的基本单元,以0.5万—1.2万人口规模的完整居住社区为基本单元。2020年8月,住建部、教育部、工信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的意见》,提出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居住社区,明确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健全、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活动空间充足、物业管理全覆盖、社区管理机制健全是完整居住社区的“标配”。

  24.“2+X”住房保障体系:以公租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主体,城镇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为补充的住房保障体系。

  25.“六稳”“六保”:“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26.“双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

  27.“攀果”品牌打造“九个一”行动:建设一个高水平芒果良种繁育中心,打造一批“攀果”高标准高品质果源基地,培育一批引领“攀果”产业发展的核心企业,建设一套完整的“攀果”质量溯源体系,建设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条,构建一个立体多元的市场推广体系,建立一系列覆盖国际国内的稳定市场渠道,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果业发展联盟,建立一个高效的全方位社会化服务生态网。

  28.“四花”行动:按照“发展花业是基础,建设花城出特色,举办花节拓市场,开展花游增效益”的思路,开展“编制一个规划(方案)、引进一批企业、建设一条花街、举办一次花节、常年开展花游”系列工作,吸引国内花卉企业到攀发展,打造花卉基地、“花游”旅游精品,为花城添彩,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29.韧性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的城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韧性城市”。

  30.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